《詩經.周南》中〈桃夭〉一篇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把女子比喻為枝葉繁茂的桃樹,花開燦燦,已到將要出嫁的年紀;而桃花一詞,經過時間的流轉以及文化的傳播,在日本也同樣被視為女孩的象徵符號,並以桃花的意象衍生出為女孩祈福的特殊節日,故而許多人都曾聽過日本有慶祝「女兒節」的傳統習俗。
3月3日這天是日本的女兒節,其源頭追溯自中國的三月三,又稱「上巳節」。古人會在這天「祓除畔浴」,淨身沐浴、去除災厄,文人雅士更會擇日曲水流觴、吟詩赴宴;日本的平安時代(西元八世紀)受到唐文化影響深遠,這項傳統從中國來到日本遂有了新的轉變。從原本貴族少女間替人偶換裝的遊戲,到以紙人形過渡人們身上的厄運與病痛,當時的人們甚至會將紙人形放入小船中順水漂流,是謂「送走災厄」,也有為女子祈福的含意。從平安時代紫式部所撰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也可找到對三月三的細節描繪。
直至江戶時期,社會條件愈發富足,過去曾是上流階層的活動不再只是階級專屬,民間也開始流行這項風氣,隨著經濟結構改變,用以消災祈福的紙人形也逐漸轉變成為精緻的人偶。往後只要家中有女孩誕生,父母就會為她們準備富麗華美的「雛壇」,供奉上身著宮裝,精巧的雛人形,以保佑女兒能夠健康平安地長大。
? 女兒節的時間演變
由於女兒節是源於中國的上巳節,也就是農曆三月初三。正好對應了象徵生命力的桃花盛放的初春時節,日本便將這天視為「桃之節句」(桃の節句),也稱「雛祭」(雛祭り)。而三月三日中的雙奇數在日本更被視為吉祥之意,直到明治維新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下,才從原本舊曆的三月初三改為西曆的三月三日。
? 雛人形的擺放學問
一般而言,雛人形的擺放會從立春後、女兒節前一至二週中的良辰吉日開始擺放。有趣的是雛人形一旦過了三月三日就必須要收起來,不然可能會影響女兒晚婚。隨著年齡越長,雛壇的階級就會越高,一尊雛人形要價不斐,要擺上一組往往動輒數萬,因此在過去又被視為財力、地位的象徵,有些家庭甚至會作為傳家之寶,伴隨女兒出嫁,代代相傳。
正統的雛壇會有七層,共計十五個雛人形,每個雛人形各司其職。財力越雄厚,雛壇的階層越多,擺放時會為求吉祥之意,以奇數增加雛壇的階數。
第一層 | 天皇及皇后的宮廷人形,以傳統男左女右擺放 |
第二層 | 三人女官,分別手持酒、酒杯、酒壺 |
第三層 | 五人囃子(樂師),掌謠、笛、小鼓、大鼓、太鼓 |
第四層 | 左右大臣 |
第五層 | 三名侍奉僕人 |
第六層 | 女兒的嫁妝、傢具 |
第七層 | 牛車、籠(箱)、轎子 |
? 女兒節的食文化
在傳統的過節習俗中,人們會在女兒節這天吃花壽司與蛤蜊湯。壽司中會放入蓮藕、蝦子與豆子,意謂祈求女兒健康、長壽及前途光明;蛤蜊一體兩瓣,則是代表百年好合,也是象徵女性對愛情的專一。
另外,在雛壇第四層會供奉著雛霰(ひなあられ)與菱餅。前者是以砂糖裹年糕拌炒的精緻小點,色彩繽紛、甜而不膩,以粉綠黃白對應春夏秋冬的四季印象;後者則是一種紅、白、綠三色的菱形糕點。紅色有桃花盛開,辟邪求福的美意,白色是謂純潔無瑕,而綠色源於母子草,要女性莫忘父母養育之恩。糕點白置於綠之上,又有「初春冰雪消融顯春色」的美好寓意。
在平安時代,貴族女子會在遊戲中置上桃花酒,歌詠季節極其風雅。江戶後期改為甘甜的白酒,因為酒精濃度不高,甜味誘人,不只大人喜愛,也會讓孩子小酌幾口求個好兆頭。
? 日本各地的雛祭
◾ 千葉縣勝浦大型女兒節──雛人形階梯
說到日本的女兒節代表,就不能不提到千葉縣勝浦市的「遠見岬神社」每年都會舉辦的大型女兒節。60階的石梯上1500尊雛人形一字排開,場面浩大,被譽為前所未見,可以說是最有氣勢的女兒節活動。
◾ 福岡縣柳川女兒節──SAGEMON巡禮
「さげもん(SAGEMON)」是一種在福岡柳川一帶,家家戶戶裝飾在雛壇兩側的彩色吊飾。這項傳統源於江戶時代,為了祈求女孩健康茁壯,在「初節句」時會由親戚或祖母一針一線縫製並贈予。「さげもん」的色彩華麗鮮艷,柳川的SAGEMON巡禮是福岡的一大特色雛祭,可以看到掛滿SAGEMON的山車巡遊,為孩子們祈願一年的平安順遂。
從古自今,每位父母無一不希望家裡的孩子可以平安幸福地長大,而女兒節恰好就是在這樣的期盼下誕生並延續為傳統;經年累月,後人接著前人的手,種下對孩子們的誠摯祝福,每到春花爛漫的時節,與桃花一般結成無數的花蕾,在日本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