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遊同趣】七彩鯉魚旗漫天飛揚 一探日本兒童節的前世今生!

May 05, 2019

初夏時節,日本各地都可以看到七彩的鯉魚旗隨風飄揚的模樣,御風飛舞的鯉魚旗為漸熱的天氣捎來了幾分涼意。但你知道嗎?當日本家家戶戶掛起了鯉魚旗,不只是預示「五節句」中的「端午節」即將到來,背後還隱含有慶祝兒童節的重要涵義。

五月一到,日本各地就會掛起了鯉魚旗。

? 端午節?男兒節?一種習俗中日大不同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端午」即五月之始,古人視「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這個時節濕氣較重,易招致瘟神與惡鬼,使得人們常染瘟疫風寒等五月病,因此會掛菖蒲、飲雄黃去濕,這天也是夏季驅除瘟疫的大日子;日本的端午節文化最早可推測源於中國春秋時期吳、越一帶的祭祀活動,但後世的端午傳統大多還是以八世紀日本「奈良時代」的宮廷行事為雛形。

奈良時期,端午掛菖蒲是宮廷例事。

過去菖蒲被視為是草藥的一種,在當時多為女性從事草藥種植的工作,因此端午又有「菖蒲節」(菖蒲の節句)、「女人節」(女の人の節句)的別稱。平安時代,利用菖蒲驅邪已是宮廷的例行盛事,人們會在端午這天將菖蒲別於髮髻間,並相聚武德殿(平安殿舍)接受天皇所賞賜的「藥玉」(即香囊),而貴族間也有互贈藥玉的傳統。

古時候的貴族流行在端午節掛上「藥玉」,是由中國的「掛菖蒲」演變而來。(圖為溪齋英泉「十二ケ月の内 五月 くす玉」)

鎌倉時代日本開啟了幕府政權,此時的社會風氣崇尚武力,人們發現菖蒲的葉子狀似刀劍,而菖蒲(しょうぶ)又音似「尚武」、「勝負」,正好與武道精神不謀而合,菖蒲節遂從女人的節日轉變為帶有剛毅及血性寓意的「男人的節日」。

江戶時期,由於社會風氣崇尚武力,菖蒲花的葉子被認為與武士刀形似,因此端午節的習俗開始有了武家色彩。

? 日本近現代兒童節的起始

有趣的是,雖說端午節的發展一直到戰國時期,早已偏離了原有的意義,獨立發展出自有的文化脈絡,然而不少習慣仍舊是承襲自中國的民間風俗。像是武將在出戰時會掛上鍾馗像嚇阻敵人,此一傳說即是源於唐明皇臥病時夢見鍾馗捉拿惡鬼,夢醒後大病初癒的民間傳說,日本人也同樣深信鍾馗可以幫助人們抵禦災厄。

戰國武將會使用鍾馗像替自己增長士氣,這項傳統一直到江戶時期的男兒節仍會掛上鍾馗像,人們深信可以驅逐惡鬼,保佑孩子平安成長。(圖為楊洲周延「江戸砂子年中行事 端午の図」」

江戶時期,端午節的文化風氣開始影響至平民百姓,有男孩的家庭每到這天都會在庭院中掛上家徽、鍾馗像及鯉魚的旗幟,家中更會供奉帶有勇武之意的頭盔、鎧甲、長刀或破魔矢(箭)等,並製作形同於女兒節「雛人形」的「五月人形」,以祈求家裡的男孩可以平安健康地成長茁壯。

男兒節這天,除了掛上鯉魚旗之外,有男孩的家庭還會在家中供奉五月人形及鎧甲、頭盔。

直到1873年明治天皇下令廢止舊曆改西曆,此後的五月五日便不再只是舊時農曆所指的「端午節」,而真正地成為了相對於三月三日女兒節的「男兒節」了;1948年日本將五月五日併為黃金週的一部分,以「守護兒童的人格發展、對母親表達深深地感謝」為忠旨,正式訂立為日本國定的「兒童節」。

延伸閱讀:【童遊同趣】三月三日桃花開 祈求女孩平安健康的女兒節文化你了解多少?

? 江戶Style ! 鯉魚旗的文化流變

一直到江戶時期才開始有掛鯉魚旗的傳統,鯉魚的意象是源於中國「鯉魚躍龍門」的民間故事,傳說黃河的鯉魚越過龍門就會幻化成龍,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望子成龍的象徵;在日本則取自鯉魚的習性,生命力強大的鯉魚會往湍急的溪流游去,逆流而上,寄予了父母希望孩子可以不畏艱難、健康成長的重要期盼。每年五月的這個時節,只要抬頭就可以見到鯉魚在藍天下漫天飛舞,宛若在清澈的水中健壯地自在遨遊,這項傳統雖是源於武家父母對孩子的冀望,但現今已成了夏季的專屬符號,見者都不免會對此景露出會心一笑。

江戶時期已有掛鯉魚旗的習俗,圖為歌川廣重所繪的浮世繪「水道橋駿河台」(名所江戸百景) 。

另外,鯉魚旗的顏色及順序也有不少學問,一般而言會在第一層置上五色燕尾旗(吹流し),即風向袋;第二層則為代表父親的黑色鯉魚(真鯉);第三層才是表現母親關懷的紅色鯉魚(緋鯉);最下層依序是對應家中孩子數的小鯉魚(子供の鯉)。若是家裡只有一位男孩,是為藍色,次子為綠色或是掛上兩隻藍鯉。但現今的男兒節不再只是男孩的唯一,也會有代表女兒的粉鯉或橘鯉,串起繽紛多彩的夏日景象。

鯉魚旗的排列順序有大學問!

第一層五色燕尾旗風向袋吹流し
第二層黑色父親真鯉
第三層紅色母親緋鯉
第四層藍色長子 

子供の鯉

第五層藍色/綠色次子
第六層粉色長女

? 五月人形 vs 盔甲 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深遠含義

男兒節這天,除了會在庭園掛上鯉魚旗以外,家中也會供奉如女兒節雛壇般的武士頭盔、鎧甲及五月人形等。

男兒節會供奉五月人形,人形的形象大多都是桃太郎、金太郎與戰國武將等擁有勇敢、健康男兒形象的人物。

盔甲是延續了武家社會的習俗,日本人認為可以保護孩子不受外在疾病與災厄的侵犯。至於鎧甲的選擇,一般是來自有英武印象的神武天皇、德川家康、上杉謙信及伊達政宗等戰國名將的代表盔甲;而五月人形就彷彿男孩的替身,可以代替孩子過渡所有厄運,多會使用金太郎與桃太郎的健康男兒形象,不只期望孩子體健,還希望他們可以像桃太郎一樣兼具智慧、勇氣與忠義的人格。

日本人認為桃太郎是智慧與勇氣的象徵,因此會讓桃太郎人形穿上盔甲,或是將孩子打扮成桃太郎的模樣。

在日本的傳統習俗中,孩子的初節句會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相贈盔甲與人形。較為特別的是,與女兒節具有「傳承」意義的雛人形不同,兄弟不能共用人形也不能傳給子孫,等到孩子長大後就必須要在「人形供養祭」後交付給神社奉養。

孩子的「初節句」會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相贈五月人形及鎧甲,關東與關西地區大有不同。

? 現在的日本兒童節在過什麼?

日本的男兒節延續了端午節既有的習俗,會食用甜粽、鰹魚、竹筍以及日本特有的柏餅。所謂的柏餅,是以槲櫟葉包覆著裹有甜餡料的米製菓子,由於槲櫟葉在生新芽前都不會落葉,因此又有子孫繁盛不絕的含義在其中。

日本的兒童節保留了部分端午節傳統,會吃甜粽。

以槲櫟葉包裹的白色柏餅。

孩子在兒童節這天與父母一起掛上布製或紙製的鯉魚旗,在家還會以菖蒲入浴,以去除濕氣與疾病,待到五月五日一過,便宣告夏季正式來臨了。

許多小朋友會在兒童節這天與父母一起動手製作布或是紙製的鯉魚旗。

兒童節一過,就代表夏天即將到來。

春生新芽開出豔麗的桃花,夏有鯉魚游出壯闊的長河,兩種截然不同的季節色彩為春夏增添不少鮮明的生命活力。然而無論是女兒節還是男兒節,父母對孩子的珍視同樣亙古不變;若你有朝一日看見鯉魚在天空自由地翻飛,希望你也能從這般多彩的美景中,記起與家人間那些幸福又溫暖的回憶。